某天在豆瓣上看到獲得高贊的這么一句話“有點懷念那個火熱的長沙,懷念那個在長沙玩耍都需要很用力的時候。疫情反復,不如,趁機養(yǎng)精蓄銳,做好攻略,之后再戰(zhàn)長沙?。?/span>”
我突然就開始好奇:長沙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著這么多游客念念不忘?好巧不巧,疫情相對穩(wěn)定后,省外游一開放,“工作要全力以赴,生活要開心好玩”的總班委團隊就把公司年度旅行定在湖南長沙與鳳凰古城,對長沙充滿好奇的我果斷選擇了長沙這座傳聞中的不夜城。
6月16日,博皓長沙小分隊初到長沙街頭,已是傍晚時分,高樓林立、燈火通明、俊男靚女、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等等景象撞入眼簾,無不彰顯著長沙城的火熱,惹得我們這些“過客”一個個興致勃勃地想要深入這座城市一探究竟。
No.1
旅途中的點滴
6月17日上午,長沙第一站:岳麓山;山中有古時“北大”---岳麓書院。1938年的“文夕大火”燒掉了長沙80%的古建筑,唯有岳麓山的建筑保留得較完好,但還有數千人民葬身火海。岳麓山毗鄰湖南大學,途中正巧遇上學生們拍畢業(yè)照,青春洋溢,熱情滿滿,配上毛主席雕像,不由自主想起《沁園春.長沙》中“恰同學少年,風華正茂;書生意氣,揮斥方遒”。
古人言“十年寒窗苦讀,一朝金榜題名”。故古人喜靜,實為了能安心靜讀,考取功名以求名揚天下,光耀門楣。岳麓山中岳麓書院因此聞名。
6月17日下午,長沙第二站:橘子洲頭。橘子洲乃湘江名洲,由南至北,縱貫江心,西瞻岳麓,東臨古城。長沙必打卡點之一。從園區(qū)門口走到橘子洲頭景區(qū)大概需要1個小時腳程,體力不濟的小伙伴選擇了坐可愛的觀光車,其余博皓小分隊沿著湘江風光帶,走到橘子洲大橋,在人行道上走走停停,聚集在毛主席雕塑下。看著這栩栩如生、昂首挺胸、氣勢十足的毛主席雕塑,看著這般廣闊天地,霎時便理解了為何毛主席在《沁園春.長沙》中寫道“悵寥廓,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浮 ”---帶著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的感慨,問道: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主宰呢?
6月17日晚上,長沙第三站:自由活動時間--掃街timing開啟!早就做足功課的博皓小分隊,集結人馬,掏出手機,網約車走起,五一廣場、解放西、太平老街...我們來啦!十一點,長沙人的夜生活開始了,年紀小的在解放西蹦迪,不知道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察叔叔,今晚又會遇見幾個“長沙老大”。
許多人來長沙,都是被它生猛鮮活的氣質吸引了。長沙好吃,就在于有味!長沙有味,一起火辣辣!
不畏艱辛(白天已經走了接近15公里)的博皓小分隊繼續(xù)掃街,穿街走巷步行半小時只為嗦一碗米粉,黃牛肉熱辣滾燙;再騎上我們心愛的小電驢,一行人“浩浩蕩蕩”,卻又優(yōu)哉游哉慢慢騎行在夜半大馬路上,再穿過太平老街,不知不覺左手就多了一根冬瓜山大香腸,右手捧了一碗臭豆腐,晚上跟三五好友圍著桌子,一邊扯談,一邊剝口味蝦的時候最入味……
五一和端午假期,長沙是當之無愧的“排隊王”。話題“如何看待長沙成為五一網紅城市?”登上知乎熱榜第2名。此次長沙行讓我體驗了個遍--來長沙玩,要跟時間賽跑,要用體力賽跑。以五一廣場為圓心,放眼四周好像哪里都走不動道。常常排隊,排長長隊。湖南省博入場隊伍排到烈士公園,文和友吃飯排號排到五位數、茶顏悅色奶茶的黃牛費用高達200元……
No.2
旅途中的點滴
6月18日上午,第四站--郴州高椅嶺。如果說在長沙見識了湖南的“人文奇”,那么在高椅嶺,我們體會到了湖南的“山靈水秀”。景觀多為方山,渾圓平頂,四壁懸崖陡峭,巖腳陡坡辟有磴道。云輕映碧天,遠風吹散又相連。當之無愧的原生態(tài)丹霞地貌。
6月18日下午,第五站:湖南省博物館-馬王堆漢墓。也許很多人是慕名辛追夫人而來,但是還有特別多的寶藏!素紗襌衣、朱紅菱紋羅絲綿袍、印花敷彩絲綿袍、彩繪雙層九子漆奩、油彩雙層長方奩、錐畫狩獵紋漆奩、“君幸食”系列漆器、T型帛畫等皆是寶藏。
No.3
旅途中的點滴
6月19日上午,第六站:百般期待的迷霧漫小東江來也。人稱“湖南的小馬代”,水面常年云霧彌漫、似如夢如幻。觀看漁夫撒網一定要在觀景臺,最佳觀霧的地方在2號站臺,漁夫只是穿梭在幾個定點位撒網。這漫天迷霧是湖水和空氣中的高溫形成的溫差,濃霧只出現在清晨,當漁船劃至江中時,那一展泛微光的燈籠點亮船尾,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的,所以不要偷懶,記得早點去,人少景美!畢竟我們博皓小分隊5點就起床集結出發(fā)了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,早起的博皓小分隊有美景看。
在新一線城市里,長沙或許像一個少年,還在生長。比如新展永遠不間斷的省博物館,甚至結合歐洲繪畫展覽,策劃一場實景解謎游戲等等…文娛產業(yè)賦予長沙一種娛樂精神,把一切都能玩出花來,城市傳播能力所向披靡。
我想,長沙的魅力,在于它的少年氣。浴火重生,頑強堅韌,還不斷給人們最新鮮的快樂和活力。新鮮、快樂、活力,令我聯想到我們博皓之家的簡單做人,用心做事,快樂生活,原來我們一直擁有異曲同工的魅力啊!
作者:望鷹隊-鐘楚佳
攝影:總班委
打印